《從迷惘到光中》
作者:YayaOasis.com身心驛站
出版日期: 2025年7月13日
---
### 第一章:生活的迷惘
琪琪坐在辦公室的桌前,眼前的電腦屏幕發出冰冷的藍光,鍵盤的敲擊聲在寂靜的空間中顯得格外刺耳。她的腦海中一片混亂,無數的工作任務如同潮水般湧來,將她淹沒。這是一個普通的星期一,卻也是她感到最疲憊的一天。
“琪琪,你能不能快點把這份報告做出來?”主管的聲音打斷了她的思緒。琪琪抬起頭,看到主管不耐煩的神情,心中一陣無奈。她努力挤出一個微笑,點了點頭,然後又低下頭,繼續埋頭苦幹。
午餐時間,琪琪和同事們聚在一起,卻感覺自己與他們之間隔著一層無形的玻璃。她聽著他們談論著周末的計劃,卻無法參與進來。她的心中充滿了孤獨和迷惘,似乎這樣的生活永無止境。
“琪琪,你怎麼了?最近看起來心不在焉的。”好友小慧關心地問道,眼神中流露出一絲擔憂。琪琪強迫自己笑了笑,卻無法掩飾心中的不安。
“我只是有點累,工作太多了。”她輕描淡寫地回答。
小慧看著她,似乎不太信服,然後提議:“我們去參加個靜修營吧!這樣能放鬆心情,還能學習一些身心靈的東西。”
靜修營?琪琪心中一震。她曾經聽朋友提起過這樣的地方,似乎是個逃避現實的好選擇,但又有些猶豫。她害怕面對自己內心深處的情感,害怕揭開那些被壓抑的傷口。
“你不覺得這樣有點幼稚嗎?”琪琪問道,試圖掩飾自己的不安。
“不是幼稚,是成長!我們需要這樣的時間來反思自己,找到內心的平靜。”小慧的眼中閃爍著光芒,似乎已經開始想像靜修營的美好畫面。
琪琪沉默了一會,心中掙扎著。她知道自己需要改變,卻又害怕踏出那一步。最終,她點了點頭,答應了小慧的提議。
幾天後,她們來到了靜修營,這是一個坐落在山谷中的小木屋,四周環繞著郁郁葱葱的樹木和清澈的溪流。琪琪站在營地門口,深吸一口氣,感受到空氣中帶著的清新與寧靜,心中不禁有些期待。
“這裡真美!”小慧驚呼道,眼中流露出無比的興奮。
琪琪微微一笑,心中卻有些緊張。她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,但她知道,這將是一段不平凡的旅程。
靜修營的第一堂課是冥想。琪琪坐在舒適的墊子上,閉上眼睛,試圖放空自己的思緒。然而,腦海中卻不斷浮現出工作上的壓力、生活中的困惑,她無法專注。
“放下所有的負擔,回歸當下。”導師李晨的聲音如同清風拂過,讓她感到一絲安慰。正如聖經所說:「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神,因為祂顧念你們。」(彼得前書 5:7)
琪琪努力地調整自己的心態,開始專注於呼吸。隨著心跳逐漸平穩,她的思緒也漸漸平靜下來。她感受到一種久違的放鬆,似乎所有的煩惱都在此刻暫時消失。
課程結束後,琪琪走出教室,心中充滿了期待與不安。她知道,這只是開始,她的靈魂旅程才剛剛展開。
---
### 第二章:心靈的探索
靜修營的日子漸漸展開,琪琪每天都參加不同的課程,學習冥想,還有心靈成長的講座。每一次的課程都如同一扇窗,讓她看見了自己內心深處的世界。
有一天,導師李晨在課堂上分享了一段故事,講述了一位年輕人如何在迷茫中找到自己的方向。他提到,年輕人曾經因為追求名利而迷失自我,最後在一位智者的指引下,學會了靜下心來,尋找內心真正的渴望。
“當我們靜下心來,聆聽內心的聲音,就能找到真正的自己。”李晨的話語如同一根金線,將琪琪的思緒牽引到了更深的層面。
“我該如何找到我的方向呢?”琪琪心中暗自思索,感到一陣困惑。她回想起自己曾經的夢想,那些在年輕時期對未來的憧憬,卻在忙碌的生活中漸漸被遺忘。
晚上,琪琪坐在營地的小溪邊,月光灑在水面上,波光粼粼。她拿出小本子,開始寫下自己的感受和思考。這一刻,她感覺到了一種久違的自由,似乎可以將所有的情緒都傾訴在紙上。
“我想要的是什麼?”她寫道,“我希望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快樂,而不是被工作壓得喘不過氣來。”
這時,她想起了《箴言》中的一句話:「心懷智慧的人,必能得著快樂。」(箴言3:13)這句話讓她感受到一種啟發,或許,她需要的不僅是逃避,而是真正的反思自己。
第二天的課程中,琪琪決定向導師請教。她鼓起勇氣,向李晨詢問:“如何才能找到內心真正渴望的東西?”
李晨微笑著回答:“首先,你需要學會與自己對話,了解自己的內心。靜默中,神會向你顯明你所需要的。正如《詩篇》所說:「你當將你的事交託耶和華,並倚靠祂,祂必成全。」(詩篇 37:5)‘’
這番話讓琪琪心中一震,她明白,真正的答案並不在外界,而是在自己的內心深處。她開始意識到,自己一直在逃避,卻從未真正面對過自己的感受和需求。
隨著靜修營的深入,琪琪漸漸學會了如何與自己對話。每個晚上,她都會坐在小溪邊,靜靜地反思一天的課程,寫下自己的感受。她開始勇敢地面對自己的不安,並試著釋放那些被壓抑的情緒。
一天晚上,琪琪在月光下寫道:“我不再害怕自己的脆弱,因為這是我成長的一部分。神的愛讓我有勇氣去面對一切。”
這時,她心中湧起一股暖流,感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平靜。她明白,自己的靈魂正在經歷一場重生,而這一切都是因為她開始學會了信任和釋放。
靜修營的日子一天天過去,琪琪的心靈也在不斷地成長。她知道,這條探索之路才剛剛開始,未來還有很多挑戰等待著她,但她已經準備好去迎接。
---
### 第三章:勇敢的選擇
靜修營的日子逐漸接近尾聲,琪琪的心中充滿了期待與不安。她明白,這段時間的反思與成長只是她人生旅程的開始。回到現實生活後,她能否將所學應用於日常,依然是個未知數。
在最後一天的分享會上,琪琪鼓起勇氣,站起來與大家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。她談到了自己的迷茫與掙扎,還有在靜修營中找到的勇氣。
“我曾經以為,快樂是外在的成就,卻不知道其實真正的快樂來自於內心的平靜。我學會了聆聽自己的聲音,並且勇敢地面對自己的脆弱。”她的聲音在空曠的會議室裡迴盪,感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。
分享會後,許多人來找琪琪,表示受到她的啟發。她感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連結,似乎大家的心靈都在這一刻交匯。那一瞬間,她明白了,自己並不孤單,許多人都在尋找同樣的答案。
回到城市後的幾天,琪琪開始努力將靜修營的經驗融入生活。她每天早上仍然保持冥想的習慣,並且在工作中尋找心靈的平衡。雖然生活的壓力依然存在,但她已經不再是那個逃避現實的自己。
然而,隨著時間的推移,琪琪開始感到一種新的挑戰。她的工作依然繁忙,面對的壓力也並未減少。她開始思考,是否該做出一些改變,尋找更符合自己心靈的職業。
某個週末,琪琪約了幾位朋友一起喝茶。在輕鬆的氛圍中,朋友們分享了各自的工作與生活。琪琪聽著,心中不禁浮現出一個念頭:她是否可以將自己的興趣與職業結合,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情?
“你有沒有想過去做心靈導師?”其中一位朋友問道,眼中閃爍著鼓勵的光芒。這句話如同一根火柴,點燃了琪琪心中的火焰。
“我…其實有想過,但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資格。”她坦白道。
“你已經經歷了這麼多,何必懷疑自己?”朋友們紛紛支持她,讓她感受到一股強大的力量。
回到家後,琪琪開始深入研究心靈導師的課程,並考慮報名學習。她明白,這是一個全新的領域,充滿未知與挑戰,但她也感受到一種強烈的渴望,想要幫助更多的人找到內心的平靜。
隨著決心的加強,琪琪逐漸開始規劃自己的未來。她報名參加了心靈導師的培訓課程,並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自己的學習過程。她的故事吸引了許多人的關注,讓她感受到自己正在逐步走向想要的方向。
然而,這條路並不總是一帆風順。琪琪在學習中遇到了一些挑戰,特別是在與人交流和建立信任的過程中,她時常感到不安和懷疑。她開始懷疑自己是否真的適合這份工作。
有一天,琪琪在一次培訓課上,聽到導師分享了一段關於勇氣的故事。那是一位成功的心靈導師,在她的成長過程中,也曾面對無數的挑戰與懷疑。但她始終沒有放棄,最終找到屬於自己的道路。
“勇氣不是沒有恐懼,而是即使心中充滿恐懼,仍然選擇前行。”導師的話語如同一道光,照亮了琪琪的心靈。
琪琪明白,無論面對什麼困難,她都要勇敢地選擇相信自己,選擇面對挑戰。這是一個充滿未知和挑戰的旅程,但她已經做好了準備,去迎接未來的一切。
她開始更加積極地參與各種活動,與志同道合的人交流,並在社區中舉辦小型的分享會。每一次的交流與分享,都是她成長的機會,也讓她更加堅定了自己的選擇。
在這個過程中,琪琪不再是那個迷失的女孩,而是一位正在探索自己心靈的勇者。她知道,未來的路可能依然艱難,但她已經找到了前行的方向。
---
### 第四章:挑戰與成長
隨著琪琪在心靈導師培訓課程中的進展,她的自信心逐漸增強。然而,這條路並不總是平坦。她面臨著許多挑戰,尤其是在如何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應用方面。每當她站在朋友或社區成員面前分享自己的見解時,心中的緊張感便如潮水般湧來。
有一次,琪琪在社區中心舉辦了一場小型的分享會。她精心準備了內容,想要幫助參加者學會放鬆心情,找到內心的平靜。然而,當她站在台上,看到一雙雙期待的眼睛時,緊張感瞬間襲來。她的聲音顫抖,思緒紊亂,甚至一度忘記了自己要講的重點。
“我…我很抱歉,我的表達可能不太流暢。”琪琪勉強笑了笑,心中卻充滿了挫敗感。
就在她準備結束這場分享時,一位參加者舉手問道:“琪琪,能不能告訴我們,你是怎麼克服自己的緊張的?”這個問題讓琪琪感到意外,但她也意識到,這正是她分享的機會。
“其實,我也在學習如何面對自己的不安。我發現,當我專注於幫助別人,而不是過度關注自己的表現時,反而能夠放鬆下來。” 她開始分享自己的經驗,逐漸找回了自信。
這次分享會結束後,許多人來找琪琪,表示感受到她的真誠與努力。她明白,自己並不是完美的,但正是這份不完美讓她更加真實。
隨著時間的推移,琪琪在社區中建立了良好的口碑,越來越多的人來參加她的分享會。她開始接觸到不同的人,有的面臨生活的困境,有的在尋找內心的平靜。每一次的交流,都讓她感受到人與人之間深厚的連結。
然而,琪琪也意識到,自己在這條路上仍有許多需要學習的地方。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,她開始閱讀更多的書籍,參加各種相關的工作坊,甚至向一些資深的心靈導師請教。在這個過程中,她不僅增長了知識,也結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。
有一天,琪琪參加了一個名叫“心靈成長”的工作坊,工作坊的導師是一位擁有多年經驗的心靈導師。她在課堂上分享了許多實用的技巧,幫助學員們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。
在一次小組討論中,導師提到了一個重要的觀念:“真正的成長來自於面對自己的恐懼與脆弱,而不是逃避它們。”這句話深深觸動了琪琪。
在回家的路上,琪琪開始思考自己在過去幾個月中的變化。她回想起自己曾經面對的恐懼,無論是對於公開演講的焦慮,還是對於未來的不確定感。她意識到,正是這些挑戰讓她變得更加堅強與成熟。
幾天後,琪琪決定將這份感悟分享給她的社區。她組織了一場名為“面對恐懼,擁抱成長”的分享會,鼓勵大家勇敢地面對自己的內心,並且分享自己的故事。這次活動吸引了許多人參加,大家在輕鬆的氛圍中互相交流,分享彼此的挑戰與成長。
在活動結束後,琪琪收到了許多感謝的聲音,大家都表示這樣的分享讓他們感受到力量。琪琪心中充滿了成就感,明白自己正朝著心靈導師的方向邁進。
然而,就在她感到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時,琪琪的工作卻出現了變化。她的公司因經濟困難,開始進行裁員。這個消息讓她感到震驚與不安,因為她在這家公司已經工作了多年,這份工作對她的生活有著重要的影響。
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,琪琪的內心再次掀起了波瀾。她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,擔心未來的生活會陷入困境。
---
### 第五章:風暴中的錨
裁員的消息像一塊巨石投入琪琪看似平靜的生活湖面,激起巨大的漣漪。焦慮和不安瞬間淹沒了她。多年的穩定工作突然消失,經濟壓力、自我價值的懷疑,以及對未來的恐懼一齊湧上心頭。
她把自己關在家裡,連日來建立的冥想習慣也變得艱難。那些關於平靜、成長的信念,在現實的冷酷打擊下顯得有些蒼白。她翻開《聖經》,手指無意識地劃過書頁,直到停在一處:「應當一無掛慮,只要凡事藉著禱告、祈求和感謝,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。神所賜、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裏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。」(腓立比書 4:6-7)
“出人意外的平安…”琪琪低聲重複著。這正是她此刻最渴望卻最難的東西。她深吸一口氣,閉上眼,嘗試將那份沉重的憂慮,像卸下包袱一樣,在禱告中向神傾訴。雖然問題依然存在,但一股奇異的平靜開始在心底滋生,並非問題解決了,而是她感覺不再孤軍奮戰。
小慧得知消息,第一時間趕來,沒有過多的安慰話語,只是緊緊擁抱了她。“還記得靜修營小溪邊的月光嗎?黑暗總會過去,光會再來。”小慧堅定地說,“而且,你的分享會幫助了那麼多人,這不正是你心之所向的證明嗎?”
朋友的支持和經文的力量讓琪琪重新振作。她不再將失業視為純粹的災難,而是一個強迫她更專注於心靈導師道路的契機。她開始更系統地規劃時間:上午投遞簡歷、尋找兼職維持生計;下午則專注於心靈導師的學習、實踐和線上分享。她甚至在社區中心申請成為志願導師,提供免費的小型冥想和壓力管理工作坊。
在一次志願工作坊中,她遇到了一位因失業而陷入深度抑鬱的男士。看著對方空洞的眼神,琪琪彷彿看到了幾天前的自己。她分享了自己的經歷,特別是腓立比書那段經文帶給她的力量,以及如何在憂慮中尋找那“出人意外的平安”。她引導大家進行簡單的呼吸冥想,專注於當下的平靜。工作坊結束後,那位男士第一次露出了淺淺的笑容,對她說了聲“謝謝”。那一刻,琪琪深刻體會到,即使在風暴中,她依然可以成為他人的錨點,而這份價值感遠超一份穩定的薪水。「因為神賜給我們,不是膽怯的心,乃是剛強、仁愛、謹守的心。」(提摩太後書 1:7)這顆剛強仁愛的心,正支撐著她穿越風暴。
---
### 第六章:恩典的印記
琪琪的生活進入了一種奇特的平衡。兼職工作(她找到了一份書店店員的工作)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,也給了她接觸不同人群的機會。書店安靜的氛圍和愛書的顧客,常常成為她觀察和練習傾聽的場所。心靈導師的志願工作和個人學習則填滿了她的熱情所在。
一天,社區中心負責人找到她,表示因為她之前的志願工作反應很好,中心願意提供一個微薄的報酬,請她固定每週開設兩次“心靈驛站”小組。雖然錢不多,但這是對她能力的正式認可!琪琪高興極了,這不僅是經濟上的小補貼,更是她邁向專業心靈導師的重要一步。
“心靈驛站”小組吸引了形形色色的人:有為親情困擾的母親,有職場受挫的白領,有面臨升學壓力的學生,也有像她一樣經歷人生轉折的人。琪琪不再是單向的分享者,她更像一個引導者,營造安全的空間,讓成員們分享、傾聽、彼此支持。她運用所學的技巧,引導討論,帶領冥想,並適時分享聖經中關於愛、寬恕、盼望的話語。
在一次關於“寬恕”的主題小組中,一位成員分享了她無法原諒傷害過她的家人的痛苦。琪琪靜靜聽完,輕聲說:“寬恕不是為對方開脫,而是釋放自己內心的囚牢。這很難,需要勇氣和時間。正如經上說:「並要以恩慈相待,存憐憫的心,彼此饒恕,正如神在基督裡饒恕了你們一樣。」(以弗所書 4:32)神的恩典是我們學習饒恕的榜樣和力量來源。”
小組結束後,那位成員眼眶泛紅地對琪琪說:“‘釋放自己內心的囚牢’…這句話我會記住的。謝謝你。”琪琪感受到一種深沉的滿足。她看到神的恩典如何藉著她的口、她的傾聽、她營造的空間,觸摸到那些需要療愈的心靈。這些微小的見證,如同閃亮的印記,堅定了她的道路。她開始在筆記本上記錄下這些感動的瞬間,稱之為“恩典的印記”。「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,叫愛神的人得益處,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。」(羅馬書8:28),即使是失業的打擊,如今看來,也成了推動她更深入服事的契機。
---
### 第七章:試煉與真光
隨著“心靈驛站”口碑的傳播,琪琪開始接到一些小型企業或機構的邀請,為他們的員工進行減壓或團隊建設工作坊。這標誌著她的事業開始從純粹的志願/社區服務,向著半專業甚至專業領域拓展。收入的增加緩解了經濟壓力,也讓她更有信心投資於自己的專業進修。
然而,挑戰也隨之升級。在一次為一家初創公司舉辦的工作坊中,她遇到了一位極其挑剔且充滿懷疑態度的經理。這位經理公開質疑冥想和心靈成長的“科學性”和“實用性”,認為是浪費時間。他的態度影響了部分參與者,現場氣氛一度尷尬緊張。
琪琪感到臉頰發燙,內心的不自信和舊有的恐懼(怕被否定、怕不夠好)又開始冒出來。她深吸一口氣,沒有急於辯駁,而是溫和地回應:“我理解您的疑慮。我們今天探討的方法,核心在於幫助大家更好地認識和管理自己的情緒、壓力,提升專注力和自我覺察。這些能力,無論是對個人生活還是團隊協作,都有實證研究的支持。我們不妨先體驗一下,再做評價,好嗎?”她巧妙地將焦點拉回到體驗本身。
她帶領了一個簡短但效果顯著的注意力集中練習。練習結束後,包括那位經理在內,許多人都感受到了明顯的平靜和頭腦清晰。雖然經理沒有當場道歉,但他緊繃的神情明顯放鬆了,也沒有再提出尖銳質疑。
這次經歷讓琪琪學到寶貴的一課:面對質疑和挑戰,無需恐懼或爭辯,用專業、溫和、以及實際的效果來回應是最好的武器。她更加注重在未來的工作坊中,將心靈成長的理念與實際的工作、生活場景結合,使其更具說服力。
「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,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,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。」(馬太福音 5:16)
她意識到,自己就是那盞燈,不僅要在靜修營、在社區小組發光,也要在充滿挑戰的現實職場中,用行為和效果見證那份內在的光明與力量。真金需要火煉,她的信心和專業也在一次次的試煉中顯得更加純粹。
---
### 第八章:呼喚與回應
琪琪的心靈導師事業逐漸步入正軌。她辭去了書店的兼職,開始全職投入。除了固定的社區“心靈驛站”和企業工作坊,她還開始提供一對一的心靈輔導(Coaching)服務。她的生活變得忙碌而充實,充滿了與人深度連結的意義感。
一天,她收到一封意想不到的郵件。是靜修營的導師李晨發來的。李晨在郵件中寫道,他一直在關注琪琪的成長(通過社交媒體和共同朋友的分享),對她所走的道路感到欣喜。他即將去國外進修一年,問琪琪是否願意在他離開期間,回到那個改變她命運的山谷靜修營,擔任為期數週的客座導師,帶領一些基礎課程和分享會。
這個邀請讓琪琪的心跳加速。回到靜修營?不是作為學員,而是作為導師?這彷彿是一個圓滿的閉環,象徵著她從一個尋求者成長為一個給予者。興奮之餘,巨大的責任感也隨之而來。她能勝任嗎?她能像李晨當年引導她那樣,去引導那些可能像她當初一樣迷惘的靈魂嗎?
她走到窗邊,看著城市的燈火,思緒飄回那個月光下的小溪邊。她翻開《聖經》,尋求印證。“我又聽見主的聲音說:‘我可以差遣誰呢?誰肯為我們去呢?’ 我說:我在這裡,請差遣我!”(以賽亞書 6:8) 這句話像一道電流擊中了她。當初在靜修營,是神的話語引導她走出迷惘;如今,這個邀請,不正是神在呼喚她,使用她所經歷的、所學習的去服事他人嗎?那份“我在這裡”的願意和勇氣,再次從心底升起。
她懷著敬畏和感恩的心,回復了李晨,接受了他的邀請。她知道,這不僅僅是一份工作,更是一份神聖的託付,是她回應內心呼召的重要一步。她開始認真準備靜修營的課程,將自己這一路走來的感悟、掙扎、得勝和對神的信靠,都融入其中。
---
### 第九章:重返淨土
再次踏入靜修營的山谷,琪琪的感受截然不同。空氣依舊清新,溪流聲依舊悅耳,但她的心境已從當年的迷惘學員,變成了肩負責任的導師。看著新學員們帶著好奇、期待或些許不安的眼神,她彷彿看到了過去的自己。
她帶領的第一堂課是“靜心與覺察”。站在曾經坐著聽課的位置上,她分享了自己最初連五分鐘都無法靜下心來的糗事,學員們發出了理解的輕笑,緊張的氣氛緩和了。她引導大家專注呼吸,並分享:“我們常常被思緒的洪流裹挾,但請記住,「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;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」(以賽亞書 30:15)。安息和平安,是神賜給我們面對內外風浪的錨點。”
晚上,她像以前一樣,坐在熟悉的小溪邊。月光如水,灑在身上。她不再是孤獨地書寫困惑,而是在為第二天的分享禱告準備。她回想著自己經歷的失業風波、專業質疑、以及神如何在這些困境中開路、供應、堅固她的信心。她將這些真實的經歷和得勝的見證,融入關於“在變動中尋找內在穩定”的課程設計中。
她的課程真誠而充滿力量,既有理論的清晰,又有生命的厚度。學員們被她的真實和從她身上流露出的平安所吸引。課餘時間,常有學員來找她傾訴心事,尋求建議。她傾聽、同理,並適時分享經文或禱告的原則,引導他們回到神的話語和應許中尋找答案。「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裏,要顯明這莫大的能力是出於神,不是出於我們。」(哥林多後書4:7) 琪琪深深體會到,自己不過是個承載神恩典的瓦器,真正觸動人心的力量,源於 神自己。
---
### 第十章:傳承與點亮
靜修營的日子過得飛快。琪琪不僅帶領課程,也積極參與營地的其他活動,與其他導師交流學習。她發現,在教導和陪伴學員的過程中,她對自己的理解和信念也變得更深、更清晰。
在營期的最後一晚,有一個傳統的“心燈儀式”。每位學員和導師都手持一盞小小的蠟燭。儀式開始時,只有營地的負責人手中的主蠟燭是點亮的。負責人分享了一小段關於光明、希望和傳遞的信息。
接著,負責人將自己的燭火點燃了旁邊一位導師的蠟燭。這位導師再點燃旁邊學員的蠟燭…就這樣,一盞接一盞,星星點點的燭光在黑暗中次第亮起,漸漸匯聚成一片溫暖而神聖的光海。
輪到琪琪點燃她身邊學員的蠟燭時,她心中充滿了感動。她輕聲對那位年輕的女孩說:“願你裡面的光被點亮,也去照亮你周圍的世界。”女孩眼中閃爍著淚光,用力點了點頭。
當所有的蠟燭都被點亮,整個場地被柔和溫暖的光芒籠罩。負責人帶領大家安靜片刻,然後說:“看哪,黑暗無法勝過光。我們每個人裡面的光或許微小,但當我們聚集、彼此點亮,就能驅散黑暗,帶來溫暖和方向。
「你們是世上的光。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。」(馬太福音 5:14)
願你們帶著這裡點亮的光,回到各自的生活中,成為鹽、成為光。”
琪琪看著眼前跳動的燭火,又看看周圍學員們被燭光照亮的、充滿希望和寧靜的臉龐,淚水無聲滑落。她明白了傳承的意義。李晨點亮了她,如今她也在點亮別人,這光的源頭就是 神!而我們都是傳遞光的管道。這份使命感和連結感,遠超任何成就。
---
### 第十一章:根基與建造
結束靜修營的服事回到城市,琪琪感到自己的內在更加篤定和沉穩。那段經歷像是一次重要的充電和校準,讓她更清楚自己的呼召和方向。她的心靈導師事業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。
她租下了一個溫馨舒適的小空間,正式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——“心靈憩園”。這裡不僅是她進行一對一輔導、小組活動的場所,也是一個能讓人放鬆、充電、尋找內心平靜的小天地。開業那天,小慧和許多從社區小組、靜修營認識的朋友都來祝賀,場面溫馨而充滿祝福。
工作室的運營充滿了新的挑戰:客戶拓展、課程設計、財務管理、個人品牌的經營… 琪琪常常忙到深夜。但她不再像從前在辦公室那樣感到被壓垮,因為她深知這是建立在自己熱愛和呼召之上的事業。
她格外注重自己靈性的根基。每天早晨,工作室正式開放前的一個小時,是她雷打不動的“安靜時光”:讀經、禱告、冥想。這成為她力量的泉源和方向的指引。她也開始有意識地將《聖經》的智慧更有方向地融入她的輔導理念和課程體系中,強調在認識自我、管理情緒、建立關係的同時,與那位創造生命、賦予意義的源頭連結的重要性。
「所以,凡聽見我這話就去行的,好比一個聰明人,把房子蓋在磐石上。雨淋,水沖,風吹,撞著那房子,房子總不倒塌,因為根基立在磐石上。」(馬太福音 7:24-25)
琪琪深知,無論是個人生命還是這份事業,唯有建立在 神話語和應許的堅固磐石上,才能經得起人生和環境的各種風雨。她努力讓“心靈憩園”不僅教授技巧,更成為幫助人找到生命根基的地方。
---
### 第十二章:光中之行
一年後,“心靈憩園”已成為一個小有名氣的身心靈成長空間。她的事業版圖也從工作室延伸到線上課程、企業合作,甚至出版了第一本結合自身經歷、實用心靈工具和聖經智慧的小書,書名就叫《從迷惘到光中》。
新書分享會選擇在社區中心舉行,這是她最初開始分享的地方,意義非凡。會場座無虛席,有老朋友,也有慕名而來的新面孔。琪琪站在台上,看著台下充滿期待的眼睛,心中充滿了感恩和平靜,再無當年初次分享時的顫抖。
她真誠地分享了自己從那個被工作壓得喘不過氣、內心充滿迷惘和孤獨的辦公室職員,一路走到今天的旅程。她談到靜修營的轉折點、失業的風暴、成為導師的挑戰與喜悅、建立工作室的點滴,以及貫穿始終的、那份來自信仰的力量和指引。
“這條路,”她緩緩說道,“並非總是平坦。有懷疑,有恐懼,有眼淚,有跌倒。但每一步,我發現自己都不是獨行。有朋友的扶持,有導師的指引,更重要的是,我相信有 神的同在和恩典!祂的話語,就是暗夜中的燈,曠野中的路標。「祢的話是我腳前的燈,是我路上的光。」(詩篇 119:105),是這光,引領我走出個人的迷惘,也渴望能陪伴更多的人,找到他們生命中的光與方向。”
分享結束,掌聲雷動。許多人排隊等待簽名、交流。琪琪看到許多感動的面孔,有人告訴她,她的故事給了他們改變的勇氣;有人說,她的書是他們的“心靈急救包”。
活動結束後,琪琪和小慧最後離開。走在華燈初上的街道上,琪琪感到一種深深的圓滿和寧靜。她的生活依然忙碌,挑戰也從未停止,但內核已完全不同。她不再是那個被動承受生活的女孩,而是一個清晰知道自己使命、並帶著愛與光行走的女人。
她抬頭望向夜空,雖然城市燈光遮蔽了星光,但她心中那盞被點亮、並不斷傳遞出去的光,卻無比明亮。她的身心靈之旅,從迷惘出發,經歷探索、選擇、挑戰、成長,最終走向了光——這光在自身,在關係中,更在那永恆的源頭裡。她的故事還在繼續,但每一步,都將是光中之行。
「那光是真光,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。」(約翰福音 1:9),她願自己的一生,都能反射這真光,照亮身邊的方寸之地。
---
結語:
琪琪的旅程從職場迷惘開始,經歷靜修營的啟蒙、失業的風暴、專業的挑戰,最終在回應 神呼召、服務他人並建立自己事業的過程中,找到了真正的平安、力量和方向。
©️YayaOasis.com身心驛站
版權所有,轉載需標示原作者